科技

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2025年06月04日 | 查看: 65793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顾盛宏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发现一颗质量约为地球10倍的“超级地球”——开普勒725c。相关研究成果于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

  有没有另一颗像地球一样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关心的宇宙谜题。此次研究团队采用的技术方案,不同于常用的凌星法和视向速度法。顾盛宏介绍,凌星法是观察行星遮挡宿主恒星光的事件,视向速度法是检测宿主恒星被行星拖拽的轻微摆动;而TTV技术是通过测量与待发现行星轨道共振的另一颗行星的凌星时间,来感知待发现行星的存在。

  开普勒725c所围绕的宿主恒星是一颗G9V型恒星,与太阳光谱型相似,年龄仅16亿年,磁场活动比太阳剧烈。该行星公转周期约为207.5天,与地球公转周期相近,且位于可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内,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

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项发现,一方面为探测系外地球提供了新途径,使TTV反演技术成为发现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隐形行星”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为我国未来的空间天文任务,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地球2.0(ET)项目等,提供了新的观测目标和探测技术支持。

  论文审稿人和期刊编辑认为,随着探测的行星离宿主恒星距离更远、质量更低,这一发现所建立的新通道是一个重大进步,为探测系外宜居行星提供了互补的路径。此次发现,让人们离找到类似地球的“蓝色星球”更近了一步,有望解开人类“孤独”与否的千古谜题。 (记者赵汉斌)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塞上江南”经济焕发新活力
      • 新华全媒+丨“三北”生态行:一个边境旗县的生态逆转
      • 新华视点丨多措并举 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 新华调查丨“金包银”火了,能放心“入”吗?
      • 生活观察丨关爱心血管!守护生命通道
      • 节令之美丨5日17时57分芒种:孟夏将尽 仲夏登场
      • 国际观察丨双线交锋激烈博弈 俄乌谈判考验政治耐力
      • 小小面团塑万象
      • 解锁津门亲海“新玩法”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恶劣天气造成的车损,保险赔不赔?

              人保车险|新能源车险购买时请注意这些!

              人保车险|教你选择合适的第三者责任险保额

              人保车险|购买商业险的重要性,3分钟看完就懂

              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基本成链

              监管继续把好IPO入口关 促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两部门印发《意见》促进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助公共治理鉴真伪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

              监管“长牙带刺” “零容忍”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