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2025年08月27日 | 查看: 63104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JUNO”)已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粒子,从宇宙大爆炸起就弥散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却又“神出鬼没”,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导致人们不仅看不到,就连探测也十分不易。

  JUNO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附近的地下700米处,其核心探测器为有效质量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中心探测器),安置于地下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作为主支撑结构,承载了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2万吨液体闪烁体、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以及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和隔光板等众多关键部件。它可以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它们的能谱。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JUNO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这使它能够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即第三种中微子(ν3)是否比第二种(ν2)更重。

  与国际同类实验相比,JUNO对质量顺序的测定不受地球物质效应和其他未知中微子振荡参数的影响,并将显著提高6个中微子振荡参数中的3个参数的精度,使科学家能够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从而开启探索未知物理的新窗口。

  作为重大国际合作项目,JUNO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700名研究人员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它的设计使用寿命达30年,后期可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将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检验中微子是否为马约拉纳粒子,从而解决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前沿交叉热点难题,并深刻影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记者 齐芳)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 记者手记丨一份尘封的历史档案,一段不能湮没的抗战诗篇
      • 新华全媒+丨一套潮玩“娃衣”催生产业新爆点
      • 新华视点丨二次元火了!如何激活文旅新消费?
      • 财经观察丨旅游列车,“跑”出文旅消费新图景
      • 文化新观察丨千年石窟瑰宝如何永续流传?
      • 追光丨她用乒乓球为一群孩子“插上翅膀”
      • 60秒看雄安丨玩在“未来之城”
      • 世界屋檐下的东方回响

              推荐阅读:

              电动化智能化重塑汽车价值链

              人保车险|车险投保误区,你中招了吗?

              文旅热催涨“冰雪概念股”

              人工智能为传统电脑添动能

              AI赋能健康管理

              国内特种集成电路企业 成都华微IPO进入招股发行阶段

              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热点问答|“ChatGPT之父”关于人工智能有哪些新观点

              易车发布多份榜单,揭晓2023年度“易车号百强自媒体”

              “雪龙2”号完成大洋考察作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