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中关村探“新”:智能医疗装备开启健康新纪元

2025年04月01日 | 查看: 61205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侠克)向眼部玻璃体腔内注射一针,部分失明患者有望重见光明;手术时,只需“隔空”点击悬浮的虚拟屏幕上的按钮,即可动态查看患者影像资料,无需担心术中手部被细菌污染……

  记者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看到,一系列前沿智能医疗装备集中亮相,不少已经在临床应用的智慧医疗手段,为健康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这是3月26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拍摄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在27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上公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入选。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涛介绍,这款基因治疗在中国研究型临床试验中的首例受试者于2024年1月完成给药,截止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关村探“新”:智能医疗装备开启健康新纪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智能医疗设备展区,一款创新医疗设备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不少人上前尝试“隔空”操作。这款由东超科技研发的落地式全息手术影像平台,能够实现空中“悬浮成像”,悬浮在空中的屏幕还能实现“无感触摸”操作。将其与医学影像平台结合,将医院影像操作界面在空中成像,并可实施操作调阅,这样一来,手术中医师只需点击空中的虚拟屏幕按钮,就能完成相应的操作,避免了因接触导致手部污染的风险,为手术的无菌操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关村探“新”:智能医疗装备开启健康新纪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众所周知,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向来以高风险、高难度著称,稍有不慎便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及治疗系统,包含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是我国第一款一体覆盖脑与脊柱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术式的手术机器人。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适用于脑肿瘤、癫痫、帕金森等精准手术应用场景。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被称为潜伏在大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艾柯医疗自主研发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首次将适应症范围扩展至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的治疗。临床数据显示,术后12个月支架内狭窄率仅为0.8%。

  这些智能医疗装备是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的结晶,是科技赋能医疗的生动见证,也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体验。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红色热土焕新颜——再访陕甘宁革命老区
      • 新华全媒+丨中小学生常见问题法律指南,家长请惠存
      • 新华视点丨春季农事展新颜 田园画卷绘新篇
      •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 专栏丨欧洲在苦涩中走向反思
      • 秀我中国丨一江之隔的跨国逐梦:“中俄双子城”的双城故事
      • 国宝画重点丨这些古画藏着“市井烟火气”
      • 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索扎
      • 广西“呗侬”送您消防防火歌

              推荐阅读: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股份

              转板新规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北交所52只个股实现上涨

              外汇储备保持稳定有支撑

              中国科学家用新技术提高盐碱地生产力

              武汉金控集团并购九州证券 冲刺湖北省内首家持牌金控公司

              工银瑞信举办“灵犀智享”系列研学营活动

              深圳证监局:扩大北交所上市及新三板挂牌项目申报储备规模

              博迅生物过会:今年IPO过关第156家 国金证券过4单

              海鹰美团终止收购无锡优拓60%股权 财务顾问国融证券

              苏大维格涉嫌违法违规信披被“贴罚单” 上市公司“随性”信披触碰监管红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