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两会看“新”|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2025年03月10日 | 查看: 74198

  新华社合肥3月9日电(记者戴威)2025年全国两会上,其中,来自科技领域的声音格外引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带着对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深刻思考,步入两会会场。

  作为21世纪最具战略意义的前沿科技之一,量子计算技术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之一。去年1月,他带领团队成功推出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参观者在参观“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模型。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郭国平认为,第一次量子技术革命,基于量子的不连续特性,为人类带来了激光、晶体管、磁共振成像等改变生活的技术。如今,量子科技浪潮再次来临,基于量子叠加性和非定域性,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新兴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两会看“新”|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将量子科技比作一架飞机,量子计算便是那至关重要的‘发动机’,为整个科技体系提供着强大的动力支撑。”郭国平说,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与纠缠特性,在特定问题上可实现指数级算力突破,能够为国防安全、生物医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算力密集型领域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

  郭国平介绍,我国已成立合肥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专注提升医疗数据安全性和应用效能,推进量子计算与医学的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两会看“新”|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郭国平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他聚焦我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建设,从国家算力布局、量子计算人才培养、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融合应用着眼,提出相关建议,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

  在郭国平看来,量子计算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如何发挥其算力优势,体现实际价值,正成为全球共同探索的课题。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量子计算与更多前沿技术碰撞出创新火花,为全球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郭国平相信,在各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量子计算这台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将推动世界驶向更具想象力的科技新时代。

两会看“新”|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从全国两会看“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 新华视点丨探秘民企创新密码 解锁发展新可能
      • 新华全媒+丨看见别样的她
      • 新华每日电讯丨古老北疆之声震颤数字时代
      • 追光丨运动场上,“她们”光彩夺目
      • 国际观察丨法国“核保护伞”能否撑起欧洲安全防务
      • 香港故事丨香港粤剧帽饰老行尊的“幕后舞台”
      • 哈尼梯田“水镜”如幻!
      • 《扯牌屋》揭美关税政策真相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车险投保误区,你中招了吗?

              “信号升格”加速文旅数字化升级

              国际租车巨头们为何抛弃“特斯拉们”?

              国内特种集成电路企业 成都华微IPO进入招股发行阶段

              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手手机回收市场亟待规范

              注册制推动市场基础制度重塑

              人工智能助公共治理鉴真伪

              工信部推动超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

              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跃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