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2025年03月05日 | 查看: 63417

  近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主任王军强带领的智能骨科团队,运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90岁高龄的骨盆骨折患者。

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皮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技术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但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毫米级精度的引导下,这项手术共计耗时1个半小时,术中出血不到20毫升,每枚螺钉置入位置的切口长度约1.5厘米,达到了手术预期。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智航”)深耕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成果。

  天智航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覆盖20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手术总量已突破10万例。天智航总裁、董事马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逐渐实现了临床应用的闭环。”

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敏介绍,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创新实现了“一机多适应证”覆盖,包含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以及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这是国际上首个“三位一体”的通用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据统计,2024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实现每台年均手术量超过150例,正逐渐逼近国际标准的手术机器人年均手术台数200例。

  “手术量还会继续攀升。”马敏谈起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优势时说,一是坚持完全自主原创的技术路线,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临床应用病例丰富,产品综合实力强。

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医疗科技行业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

  马敏表示,未来,天智航也将继续发扬持之以恒的原研精神,将创新意识融入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的每一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前景虽然光明,但马敏也坦言,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尚未有盈利记录,“虽然临床应用已经完成闭环,但商业逻辑闭环尚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全行业都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像扶持新药和特药一样,在医保、收费、商业保险等环节给予手术机器人更多政策支持。”马敏说,“只有打通商业逻辑闭环,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才能行稳致远。”(记者 代小佩)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各地各部门深入践行“五个必须统筹”述评之四
      • 新华视点丨科技赋能:解锁农业“新密码”
      • 财经观察丨CEPA进入新阶段 香港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新华全媒+丨春回江淮农事忙
      • 经济参考报丨东莞:百年骑楼“潮”出圈
      • 国际观察丨美乌谈崩后,美欧乌拉扯加剧
      • 新闻分析丨日本高考纳入信息学科能否收到预期效果?
      • “惹毛”野生动物 后果很危险
      • 这样的体育课,哪个孩子不爱?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购买商业险的重要性,3分钟看完就懂

              人保车险|车险投保误区,你中招了吗?

              人保车险|你了解车险购买的先后顺序吗?

              涉案超9000万元 A股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

              新华全媒头条|2024中国空间站“迎新”:天舟七号带“年货”来啦

              国际租车巨头们为何抛弃“特斯拉们”?

              韦布望远镜观测到迄今最古老黑洞

              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

              “雪龙2”号完成大洋考察作业

              注册制推动市场基础制度重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