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新华全媒+|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2025年02月14日 | 查看: 65267

  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供了全新路径,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以“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恢复,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北京时间2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科研团队成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表示,经过对电池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和大量实验验证,团队提出大胆设想——设计锂载体分子,将其注射进电池,对电池中的锂离子进行单独管控。

新华全媒+|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介绍,锂载体分子需具备严格且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这种分子机制此前未见报道先例,无法依靠理论和经验进行设计。为此,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化学信息学,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引入有机化学、电化学、材料工程技术方面大量关联性质,构建数据库,并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分子推荐和预测,最终成功获得了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

  合成这种分子后,团队验证了其符合各种严苛的性能要求,且成本低、易合成,和各类电池活性材料、电解液等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在真实锂电池器件上的实验证明,新技术可使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普遍的500至2000圈提升到12000至60000圈。

新华全媒+|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吴振东、陈杰

新华全媒+|我国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 新华全媒+丨连续第五年!列车上的招聘会再度“发车”
      • 经济参考报丨奋战“开门红” 工业大省稳增长聚焦三大方向
      • 追光丨“尔滨”,你原来是个“科技滨”!
      • 两岸关系丨台湾青年:“大陆的制造业水平非常顶尖”
      • 国际观察丨美与俄乌“通气” 俄乌冲突或现重大转机
      • 文旅新探丨激情梅里斯:达斡尔族的“冰火交融”
      • 微纪录片|棍上春秋
      • 千针万线洛绣情

              推荐阅读:

              上海:“车芯联动 ”探索芯片发展新模式

              人保车险|车险原来是这样的

              涉案超9000万元 A股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

              文旅热催涨“冰雪概念股”

              专注指数投资服务 华兴证券多多金再升级

              AI赋能健康管理

              微视频|天舟 载梦再出发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

              成熟期云计算面临五大演变

              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 珍贵史料和影像授权公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