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大数据“杀熟”: 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2024年12月12日 | 查看: 49066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正在开展,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消费者在不经意间被算法“算计”,专项行动传递出坚定整治这一乱象的信号。

算法悄然影响日常消费模式。算法既高效和精准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又可能以大数据“杀熟”等形式侵蚀消费者权益。如今,算法可能比消费者更了解本人的消费习惯。

大数据“杀熟”: 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同人订同一航班同一舱位机票价格不同,某APP多次使用后无法再领取大额度优惠券,会员订酒店反而价格更贵……随着算法深度嵌入日常消费,大数据“杀熟”手段花样翻新,愈发隐蔽复杂。“杀熟宰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算法必须守法。定价要诚信为本,平台不能根据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用户画像”,就对消费者“量身定制”价格。对于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又破坏市场正常公平竞争秩序的所谓“算法”,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算法不是谋利的背锅侠。大数据“杀熟”,表面上是技术问题、程序问题,实则是社会问题、诚信问题。算法背后是企业的价值选择,或许“随机优惠”的小聪明、小算计能够为商业扩张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持续蚕食消费者的信任,损害企业形象,会给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祸患。

大数据“杀熟”: 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算法要向善。算法的使用要在技术进步与伦理规范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持续探索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妥善把用户隐私保护和体验提升落到实处,与消费者重建信任,用好算法的平台方得长远。

新技术应用带来新产品、新业态,也会带来新冲击。“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续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新技术的便利。(记者 周以航)

【纠错】 【责任编辑:王岩】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经济圆桌会年终共话扩内需
      • 经济参考报丨“先用后付”套路多 擦亮双眼巧避坑
      • “镇”了不起丨小小蜡烛“点”出12亿元“浪漫产业”
      • 新华全媒+丨穿越高楼山
      • 新华每日电讯丨“打创新牌”,这家开发区中小企业“办大事”
      • 追光丨世界羽坛年终大戏拉开帷幕 有哪些看点?
      • 时光相册丨巴黎圣母院:镜头中的重生之路与建筑之美
      • 钱学森的“数字人生”
      • 一棵海藻的产业进阶之路

              推荐阅读:

              上海:“车芯联动 ”探索芯片发展新模式

              人保车险|你了解车险购买的先后顺序吗?

              涉案超9000万元 A股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

              文旅热催涨“冰雪概念股”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启动

              科技创新助推中国“智造”闪耀CES

              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

              统筹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治理

              两部门印发《意见》促进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

              新型锂电池5分钟内完成充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