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大数据“杀熟”: 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2024年12月12日 | 查看: 49055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正在开展,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消费者在不经意间被算法“算计”,专项行动传递出坚定整治这一乱象的信号。

算法悄然影响日常消费模式。算法既高效和精准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又可能以大数据“杀熟”等形式侵蚀消费者权益。如今,算法可能比消费者更了解本人的消费习惯。

大数据“杀熟”: 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同人订同一航班同一舱位机票价格不同,某APP多次使用后无法再领取大额度优惠券,会员订酒店反而价格更贵……随着算法深度嵌入日常消费,大数据“杀熟”手段花样翻新,愈发隐蔽复杂。“杀熟宰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算法必须守法。定价要诚信为本,平台不能根据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用户画像”,就对消费者“量身定制”价格。对于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又破坏市场正常公平竞争秩序的所谓“算法”,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算法不是谋利的背锅侠。大数据“杀熟”,表面上是技术问题、程序问题,实则是社会问题、诚信问题。算法背后是企业的价值选择,或许“随机优惠”的小聪明、小算计能够为商业扩张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持续蚕食消费者的信任,损害企业形象,会给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祸患。

大数据“杀熟”: 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算法要向善。算法的使用要在技术进步与伦理规范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持续探索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妥善把用户隐私保护和体验提升落到实处,与消费者重建信任,用好算法的平台方得长远。

新技术应用带来新产品、新业态,也会带来新冲击。“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持续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新技术的便利。(记者 周以航)

【纠错】 【责任编辑:王岩】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经济圆桌会年终共话扩内需
      • 经济参考报丨“先用后付”套路多 擦亮双眼巧避坑
      • “镇”了不起丨小小蜡烛“点”出12亿元“浪漫产业”
      • 新华全媒+丨穿越高楼山
      • 新华每日电讯丨“打创新牌”,这家开发区中小企业“办大事”
      • 追光丨世界羽坛年终大戏拉开帷幕 有哪些看点?
      • 时光相册丨巴黎圣母院:镜头中的重生之路与建筑之美
      • 钱学森的“数字人生”
      • 一棵海藻的产业进阶之路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购买商业险的重要性,3分钟看完就懂

              人保车险|什么是NCD系数?它跟车险保费上涨有关?

              专注指数投资服务 华兴证券多多金再升级

              微视频|天舟 载梦再出发

              工信部推动超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

              超800亿元涌入 宽基ETF规模增大

              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沪港两地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合作

              以投资者为本 资本市场将根深叶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