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新方法揭示质子内量子纠缠现象

2024年12月04日 | 查看: 62803

  科技日报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利用高能粒子碰撞产生的数据来探索质子内部结构。结合量子信息科学,他们研究了在电子与质子碰撞过程中释放出的粒子轨迹,及其如何受到质子内夸克和胶子之间量子纠缠的影响。该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学进展报告》杂志上,向人们揭示了质子内量子纠缠现象。

  质子由夸克和胶子构成,这些基本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是一种特殊现象,即使相隔很远,粒子也能“感知”彼此的状态,例如它们的自旋方向。爱因斯坦曾形象地将这种现象称为“远距离的幽灵般相互作用”。但此次,纠缠发生在极微小的距离,即在质子内部不到一千万亿分之一米范围内,并且这种信息交流覆盖了整个质子内的夸克和胶子集合。

  团队使用量子信息学的方法,预测了量子纠缠如何影响碰撞后流出的粒子。根据他们的计算,当质子内的夸克和胶子处于最大纠缠状态时,即具有最高的“纠缠熵”,碰撞应该会产生大量分布杂乱无章的粒子,显示出高水平的熵。他们分析了来自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质子-质子碰撞数据,以及更清晰的电子-质子碰撞数据。发现实际观察到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完全一致,这表明质子内部的夸克和胶子确实处于最大纠缠状态。

新方法揭示质子内量子纠缠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缠是一种系统性的互动,涉及到整个系统的集体行为,而非单个粒子的行为。正如人们不会单独考虑锅里每个水分子的运动来理解开水的温度一样,人们也无法仅凭单个夸克或胶子的行为来理解质子的整体性质,而是需要考虑所有粒子的集体组合行为。当大量粒子共同作用时,物理规则会发生变化。量子信息学为描述这种行为提供了工具,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粒子纠缠如何引导群体行为。

  此次研究不仅增加了人们对质子内部结构的理解,也为其他涉及纠缠的科学领域提供了新见解。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纪实
      • 新华全媒+丨为中老铁路保驾护航 这些年轻人倾力付出
      • 新华视点丨聚焦“国际” 释放消费新动能
      • 经济参考报丨央企设立创投基金迎政策利好 
      • 新华每日电讯丨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记
      • 港澳连线丨澳门将继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贡献
      • 追光丨不屈的灵魂 铸就体育荣光
      • 迪迩秀丨全球南方之声
      • 为努力而勇敢的他们鼓掌!

              推荐阅读:

              科技上新 让智慧生活触手可及——AWE2023传递家电消费新趋势

              信用卡业务持续整改 多家银行“严卡”资金流向

              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冷热不均 代销渠道保有量增长 产品研发多点开花

              智能应用创新为未来做好准备

              数字人民币应用频“上新” 跨境支付显潜力

              注册制持续优化重组机制 A股市场并购稳步推进

              交易商协会联合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举办银行间债券市场助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推介会

              创新浮动费率基金产品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首只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发售

              聚焦细分领域创新 逾六成新三板公司上半年盈利

              北交所优化转板机制 助推上市公司发展壮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