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创新牵引

2024年06月14日 | 查看: 64710

  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产品成熟度较低,多项基础部件亟待优化;二是生产制造与维护成本高,距离产业化较远;三是高价值应用场景有局限,商业化落地较难。

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创新牵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其中,解决技术问题的路径很明晰,靠的是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集体努力,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快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模式。

  难点在于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成本较高,没有刚性的应用需求,就很难吸引消费者买单。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创新,如果有明确而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就更易形成产业规模,技术创新步伐自然会加快,生产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形成良性循环。

  有研究认为,人形机器人更擅长与人类交互,处理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在人类工作生活的环境中辅助或替代人类工作。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在工业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在特种领域将逐步替代人类,并将于发展成熟度较高后在民生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创新牵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此,针对拓展应用场景,工信部明确了三类方向,分别是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民生及重点行业。其中,特种领域如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等场景;制造业典型场景如3C、汽车等行业;民生及重点行业如医疗、家政等行业,都是人形机器人的重点应用场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技术创新也要紧扣应用场景。比如,特种领域需要强化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本体控制、快速移动、精确感知等能力;制造业典型场景下,人形机器人的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有待提升;民生及重点行业则要提升人机交互、灵巧抓取、分拣搬运、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

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创新牵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而言之,释放人形机器人更大的市场空间,就要着重发挥应用牵引作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重点领域广泛渗透,进而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黄 鑫)

【纠错】 【责任编辑:谷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科技创新擦亮中部地区产业“新名片”
      • 新华全媒+丨中交集团:擦亮中国基建国家名片
      • 新华视点丨巧手匠心 经典永传
      • 港澳连线|数说香港之8大优势
      • 台湾连线丨大陆演员胡歌讲述“宝总”与宝岛的故事
      • 国际观察丨布林肯中东行何以“屡行屡败”
      • 追光丨“大学体测难吗?”这群小学生申请出战!
      • 60秒看活力中部
      • 遇见长白山之“小哥”赴约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购买商业险的重要性,3分钟看完就懂

              人保车险|该如何选择提供车险服务的保险公司

              人保车险|车险原来是这样的

              文旅热催涨“冰雪概念股”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启动

              加强对直播带货虚假低价的监管

              国际租车巨头们为何抛弃“特斯拉们”?

              智能家居,承载消费升级新动能

              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坚持“应退尽退” 警惕“炒小炒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