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沪深两市全部主板公司完成2023年度报告披露。整体来看,2023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撑下,沪深两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央企国企稳定器作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同时,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抓住发展机遇、迎难而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沪深两市主板公司在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坚持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未来产业不断丰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沪市主板公司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布局未来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比如,中国移动发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技术的“BASIC6”科创计划,2023年实现数字化转型收入2538亿元,同比增长22%。
数据显示,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研发支出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138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0亿元,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航空装备、电力、通信服务等行业研发支出增速超30%,软件开发、化学制药等行业研发强度超10%。高研发投入带动新兴产业涌现与传统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互融互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未来产业布局。
深市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超7400亿元,其中,创业板研发投入超1900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投入2112.79亿元,同比增长6.37%;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901.43亿元,同比增长41.18%;高端装备制造研发投入465.41亿元,同比增长11.7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央国企发挥稳定器作用
2014年,“国九条”首提“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10年间,国企央企合理运用多种资本市场工具进行价值经营。
2023年,央企国企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在复杂内外部环境下稳固了基本面。2023年,沪市主板央企国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净利润3.8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8万亿元,净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3.8%。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的同时,央企国企沿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主线,积极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市场工具提质增效。沪市主板央企国企推出股权激励方案22单,激励股数占总股本比重的中位值达1.7%,激励强度保持较高水平。
深市国有企业改革走向纵深,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2023年,深市央企国企营业收入11.21万亿元。国企总市值达到9.48万亿元,同比增长90.07%,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国企从12家增长至31家。与此同时,再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2023年深市国有上市公司推出定增、配股、可转债再融资方案46单,同比增长105%,预计募集资金合计719.94亿元。此外,在并购重组方面,产业特征日益显现。2023年,深市国有上市公司退出重组方案18单,预计交易金额超过260亿元。
ESG披露走向自觉
近年来,沪市主板公司努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ESG信息披露逐渐从引导走向自觉。2023年,共计952家公司披露ESG、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专项报告,占比增长至56%,集中反映沪市主板公司突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其中,上证50主板公司披露率100%、上证180主板公司披露率超九成,790家公司已连续3年以上披露ESG相关报告,超600家公司连续5年以上披露ESG相关报告,一批稳定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公司群体正在形成。与此同时,ESG市场关注度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38条。其中,股票指数104条,债券指数31条,多资产指数3条,86只基金产品跟踪,规模合计1050亿元。
环境保护方面,1404家公司建立环保机制,2023年环境保护相关资金投入近1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7%;1361家公司采取减碳措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8.2亿吨。其中,长江电力2023年生产清洁电能2763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消耗83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7亿吨。绿色金融方面,绿色债券持续蓄势赋能,沪市债券市场全年发行金额合计达554亿元。社会贡献方面,774家公司积极履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责任,全年扶贫总体投入超1000亿元,相关项目惠及人数达3006万人。
深交所2023年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领域发展,塑造可持续发展动能。截至目前,深市共有330家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数量占比11.63%;市值达5.5万亿元,占比18.14%。其中,作为深市优势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保持高景气。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240.52亿元,实现净利润49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2%、22.32%。
推荐阅读:
北交所引领带动效应明显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