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哺乳动物如何“计算时间”?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2024年04月18日 | 查看: 49782

  日升日落,不同时差,哺乳动物如何能感知一天的时刻变化?大脑如何计算时间?这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大脑深部脑区中名为“视交叉上核”(简称为SCN)的神经元集群,可通过众多神经元的“集体决策”计算时间,时间解码准确率可达99%。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研究》。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院士介绍,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双侧扫描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SCN区域近万颗神经元跨昼夜的钙成像。研究发现,SCN中以钙脉冲为基本单元,可形成从秒到小时到近日周期的跨尺度钙信号,展示出潜在的时间编码能力。

哺乳动物如何“计算时间”?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为“蝴蝶”形态的SCN模块化功能组织(左)与其设计图(北大团队供图)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团队又开发了基于SCN神经元钙信号的时间解码器,发现其解码准确率随着神经元数量的增加而显著提升,当随机组合来自同一SCN脑片的900个神经元时,时间解码准确率达99%,且所有神经元对于整体时间计算有着近乎均等的贡献,从而揭示出神经元群体在时间编码上的集体决策机制。

  “SCN是哺乳动物的‘中枢生物钟’,可接收并处理外界的光时间信息,计算时间并输出信号,从而指导调控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与行为。”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子晨介绍,由于SCN致密度高,一直以来获取大规模神经元集群的信号数据并实现解码是国际研究中的难点,团队此次应用高速高通量成像和机器学习技术才得以破解其“计时”的奥秘。

哺乳动物如何“计算时间”?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为对称的波纹状SCN功能组织,形态像一只只“蝴蝶”(北大团队供图)

  此外,通过多尺度对比学习方法并基于钙信号时间序列,团队还识别出SCN在空间中集聚形成双侧对称、波纹状的表征,其形状如同一只美丽的“时间蝴蝶”。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喻菁博士表示,此次研究不仅是国际首次在系统水平上揭示SCN基于神经元集体决策机制的时间计算能力及机制,应用其中的大规模钙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也具有通用意义,为研究其他复杂神经元集群工作原理提供了新思路。(记者魏梦佳)

哺乳动物如何“计算时间”?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山西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透视
      • 新华全媒+丨春耕的表情
      • 文化视点丨北京国际电影节:千年古都流转百年光影
      • 听文物讲故事丨封埋千年的西汉“顶奢”食谱长什么样?
      • 星空有约丨发现900余颗脉冲星意味着什么?
      • 观天下·中东局势丨美欧要制裁伊朗又称寻求“降温”
      • 中东战地手记丨在苏丹,为团聚千万遍祈祷
      • 雪域高原深处有片“桃花源”
      • 这就是云南边境警察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车险原来是这样的

              文旅热催涨“冰雪概念股”

              易车发布多份榜单,揭晓2023年度“易车号百强自媒体”

              企业“带病闯关”行不通 注册制下严把IPO“入口关”

              人工智能助公共治理鉴真伪

              工信部推动超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

              雄安新区:无人驾驶配送车“驶入”百姓生活

              《2022-2023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发布

              九部门印发《方案》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